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站稳人民立场 答好司法为民考卷
  发布时间:2024-12-07 10:59:24 打印 字号: | |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司法为民考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并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要践行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司法为民考卷。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法院正确政治方向。人民法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更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建院之本、强院之基、司法之魂,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树立高度自信、保持坚强定力。要筑牢政治忠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建设,不断筑牢永葆忠诚绝对可靠政治本色的思想基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夯实信仰之基,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把“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落到实处,严格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旗帜在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高高飘扬。要维护国家安全,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惩治侵犯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犯罪,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树牢大局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以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坚持公正高效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使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障、违法犯罪受到依法惩处,引领全社会形成尚法崇德、依法办事、合法行权的宜商环境。要深入推进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审判质效,推进破产审判更好发挥淘汰落后产能、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更好服务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要强化善意文明执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充分彰显司法“温度”。要全面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司法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三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久久为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事”,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作为司法权力的行使者和社会建设的服务者,人民法院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动诉源治理、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让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牢牢把握“公平”这一根本要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必须坚持公正司法,贯彻实施民法典,充分发挥司法职能,融入敢于善于引领法治进步、助推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促进社会公众法治意识养成的时代内涵,做出恰当的选择、裁判,以更优更实的“公正供给”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要积极回应“效率”这一人民期盼。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只有及时兑现的正义才是最高的公平正义。要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智慧法院建设、巩固提升解决执行难成果等举措,不断挖掘内生动力,提升司法供给能力,实质性化解纠纷,一揽子解决问题,提升司法效能、减少群众诉累。


四是锤炼过硬法院队伍,加快推进中国式司法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司法为民的能力水平。要强化法律政策运用能力,深刻理解法律内涵,准确适用法律规定,把握好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对于新型法律问题要聆听时代声音,精准运用法律政策,避免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确保司法案件的裁判符合当下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要强化司法审判业务能力,加大裁判方法、类案裁判规则培训力度,形成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案件的裁判思维。要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升庭审能力,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错案件产生。要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坚持底线思维,贯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穿法院工作全过程,对重大敏感案件做到及时分析研判,确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要强化司法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强化群众工作能力。法院干警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是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感知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窗口。着重提升法院干警的沟通能力、释法说理能力和组织调解能力,秉持真诚恳切的态度,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要强化法治宣传能力,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指引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普法宣传和案例发布,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培育人民群众的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