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苑随笔
驱散迷雾的那道光
作者:吴迟  发布时间:2018-03-07 11:03:57 打印 字号: | |
  不久前,澎湃新闻出了一篇文章《10年前,14岁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该文以春秋笔法暗示读者,汤兰兰撒了弥天大谎,她没受到村里男子十余人性侵,她的“失踪”是“心中有鬼”。

  这篇报道让我想起了之前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彭宇案,当年媒体关于此事的新闻标题大体是“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 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男子搀扶摔倒老太反成被告判赔4万”……网络上的热帖,几乎一边倒地认定彭宇不曾撞人。在彭宇案之后的五年里,每每有见老人跌倒不扶的事发生,彭宇案就会成为道德拷问的靶子。谁知这事出现了180度大反转,五年后彭宇自认他确实和老太太发生过碰撞,但可惜真相已被埋没在嘈杂的网络世界。

  司法新闻由于它的特殊性易引发公众的兴趣,同时,人们很容易被媒体信息引导并左右,因而常常波澜迭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公众已不再盲信、盲从,而是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精神。比如这次的“寻找汤兰兰”事件,天涯有网友呼吁“不要人肉受害女孩”、“质疑汤案存在冤屈的,请拿出你们追求公平,客观,正义的精神来,堂堂正正采访剖析案件中存在的漏洞和疑点,按照正规程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些舆论漩涡中的理性发声赢得众多网友的支持和点赞,成为这起网络事件的主流声音。

  电影《城市之光》里,江亚自诩“城市之光”,把新闻舆论中的负面人物作为杀人目标“替天行道”,将舆论审判、舆论执刑付诸行动。江亚不是英雄,是恶魔。警察方木将江亚绳之以法,不光是正邪交战,更是争夺民心之战。

  现实世界里,民心之战也在打响。为什么过去司法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没人愿意听官方澄清?那是因为发生过的冤假错案动摇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为什么现在司法案件新闻报道中,民众的理性思考更多了?因为公众看到了司法体制改革以来的成果。说到底,公众对司法的尊重从哪里来?从一个又一个的铁案中来。一个个案件、一份份卷宗,如一砖一石,筑起司法公信力的巍峨长城。相信有一天,人们在重重迷雾中仰望的方向,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声,而是象征法律和正义的火把,这也是所有司法人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