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苑随笔
元宵节,那山那夜那村
作者:关耳  发布时间:2013-02-25 15:37:14 打印 字号: | |
  一转眼元宵节就在眼前,其实过了元宵年也就过完了,这不,朋友发来了元宵贺卡,就12个字“发财、成功、如意、健康、快乐、幸福”,我倒觉得无论是年还是节,健康快乐幸福最重要。就像眼下元宵节,尽管在徽州这个节庆意味浓郁的地方,虽然有“过年过到三月三,只准吃不准拿”习俗,意思是说到了农历三月三年味还有,不过无需拿节了,可见年的味道要清淡的多。话是这么说,也许是新年里最后一个节庆了,徽州不少地方却有十分热闹的民俗,就像窗外的噼噼啪啪响个不停的炮竹,比如歙县南乡三阳一代的“叠罗汉”,溪头大谷运一带的闹鱼灯猜灯谜,还有屯溪黎阳、阳湖一带的舞龙舞狮,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十分的热闹。

  其实,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热热闹闹又一年,既凝聚了人气又回味了乡亲乡情,自然是热闹一番的好。就说的那南乡的“叠罗汉”吧,还真的要点功夫,是人摞着人层层叠叠地摆出“铜墙铁壁”造型,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高潮迭起的时候。整个人墙呈扇形,驮着底层的好汉们,涨红着脸头筋裸露,浑身肌肉凸起,小心翼翼地挪着步随着哎嘿哎嘿的高亢号子声慢慢地旋转起来。到了精彩纷呈处,场内场外都高潮起来,每个人激动地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叠罗汉”也就传递了一种力量意志和百折不屈、勇往直前。

  据说“叠罗汉”是在歙县三阳乡叶村一带是一种流传百年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展示的是雄性的力量之美,那无声的动律和流动着魅力的韵味吸引着远乡近邻。

  叶村是一个千余人的山村,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于歙县边陲,翻过崎岖的昱岭关就到了浙江地界。大年元宵夜叠罗汉是其古传风俗。由42名袒胸露臂、画着脸谱的汉子演出的叠罗汉,共有66种造型,取六六大顺之意。表演时从易到难,险象环生。有《童子拜观音》、《渡仙桥》、《普陀岩》、《莲花座》等造型,单从名称上就可以发现与当地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柱牌坊》到《六柱牌坊》,人叠人,人拉人,纵横组合,力量与技巧相融,真是千奇百怪,惊醒动魄不仅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而且使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技艺高超。

  记得有一年我去过叶村看“叠罗汉”,连绵不断的山岭下的山村灯火通明,为了营造气氛乡亲们都打着熊熊火把前来观赏,熙熙囔囔的人群,嘈杂喧闹的广场,星星点点的火把,从山岭一直蜿蜒下来,真的壮观,很易联想起当年山越人山寨里的篝火节。

  当我随着人流簇拥前往时,迭起的人墙像魔术般地变幻着,高潮迭起,喝彩声此起彼伏,那42名好汉毫无畏惧地一个叠着一个层层罗起,而边缘的罗汉们面带着微笑斜挂舒展开来,十分地惊险,可是,好汉们还是运转自如,掌声响起的时候夜已很深了,然而,在这空旷的山谷里,村民们仍然兴高采烈地热议和喧哗着,久久难以平静。

  而说到歙县汪满田村“嬉鱼灯”闹元宵另有一番风味。汪满田村嬉鱼灯闹元宵的历史,至今已有800多年。可是,汪满田是“两山夹一坞”的一个深山村,既不靠江也不临河,穿村而过的不过一条山涧,何来“嬉鱼灯”之俗呢?原来,汪满田村只所以要在元宵节前后嬉鱼灯,主要是因为村庄北山上的一块“火镜石”,不很吉利,为了破掉这个忌讳,智慧的汪满田人利用鱼灯的“鱼水”之意,来冲抵“火镜石”,祈福村寨平安。

  去年,我陪着一位好友去了汪满田,亲临目睹了“嬉鱼灯”的盛况。当夜幕降临时候,村街的一头便人头攒动地热闹起来,火光烁烁中,一阵雄浑的锣鼓过后,6路鱼灯就像6个鱼群,你来我往游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中。站在山岭高坡出远眺,就像六条鱼贯而入的火龙蜿蜒游进夜幕里。

  下了山岭爬到别人家阳台上向下张望,近处观赏真是一番趣味,一个个通体透明的鱼灯在村中游动,就像是一群群大鱼在大海里尽情翱游。每个鱼群都由一条“鱼王”引路,小鱼灯、狮子灯、羊灯及写满“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万民顺意”灯笼,紧随其后,每条大鱼灯长度6—8米不等,由12至16个青壮年共同协作完成,在走街串巷的时候,街道狭窄,鱼灯舞动不开,6条“鱼王”便会合到全村最大的空地上,相互穿插游走,腾空下潜,左摆右摇,对嘴嬉闹,穿着盛装舞鱼的村民们尽兴地来回穿梭,边舞动边吆喝,把个元宵节热闹氛围推向了高潮。

  确实,“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不仅是亲友团聚感受亲情的时候,更是思念远祖感恩养育之恩的时刻,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还是祈福的一种渴望一种念想一种期盼。
责任编辑: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