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在屯溪区法院院长郑刚的倡议下,该院黄山经济开发区法庭“逢事说法茶吧”正式开张,开全市先河,迄今已处理100多件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2013年1月10日,记者跟随吧主、黄山经济开发区法庭负责人汪强,亲身感受了一番“逢事说法茶吧”的魅力。
1月10日8点多,汪强出现在记者面前。身穿制服,佩戴法院徽章,40多岁的汪强显得十分精干。“我们先去新潭村。”汪强快人快语。
在屯溪区新潭镇新潭村村委会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四桌围成一圈,分设当事人、记录员、调解员、旁听人席位。汪强笑言,这就是“逢事说法茶吧”的“连锁店”,目前在辖区内已开5家,“总店”设在开发区法庭。为建设“无讼社区、和谐乡村”,他们依托各地基层组织,在原有联合调解室的基础上创建“逢事说法茶吧”,群众遇有纠纷或困难找到法庭,法庭便会安排法官在茶吧通过聊天式说法,在喝茶的轻松环境里释法明理,化解矛盾,解开心结,提供帮助。茶吧在功能定位上确定为法制宣传、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在工作上采用“1(法官)+1(书记员)+N(基层人民调解员)”模式,必要时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参与,最终实现“方便群众,以调为主,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目的。为此,他们还创新推出女子合议庭、回访制度、巡回法庭等举措。该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周松树告诉记者,村里多为征地拆迁纠纷,茶吧开张以来,效果不错。“正好,我9点多还在茶吧约了一对兄弟调解,也是一件征地拆迁纠纷。开发区社会事务局也要来人。”汪强接话,得马上赶回法庭。
9点30分,汪强一行刚到经济开发区法庭一楼大厅,二楼便有人向汪强打招呼。“人都到了。”汪强匆匆说,赶快开始吧。于是喊来书记员,和当事人及村两委干部打过招呼,就落座了。法庭干警拿来热水瓶,为每人沏上热茶。记者环顾四周,茶吧正面墙上挂有“廉洁蕴和谐,和谐铸腾飞”的牌匾,四周摆上盆景,正中有两圈藤桌、藤椅。“今天是处理休宁县万安镇蕉充村的一件纠纷,蕉充村是开发区的托管村。到场的有村委会主任和当事人夫妻。去年夏天和秋天,我们已调解过两次,没有成功,难度还是有的,但我们会尽力。”汪强介绍,该纠纷涉及方氏兄弟,父母如今相继去世,祖上房屋和水塘田地被征用。争议处有:蚕房52平方米,是父母所建,由弟弟与拆迁公司签订协议,共计85685元;父母水塘有大小两个,被弟弟从村里领走征地款;父母的水田在弟弟处,哥哥应该还占大约0.28亩;坟山、菜园、竹林、山林、猪栏权属不清。“有问题一起提出来,今天一并处理。”汪强开宗明义。“蚕房是我当时没成年时和父母一起建的,土地是他的,土地款可以由他领走,蚕房的钱应归我。水塘是父母和我一起的,我也有份。田地按照承包折上数字,我的面积还不够。我妹妹的地出嫁后调整给我儿子,田地有父母写的书面材料,不存在他的0.28亩地在我这儿。猪栏家里有分家协议,我已经给他钱处理了。坟山在他那儿,菜园、竹林在我这儿,两处抵掉。山林还没征。他那儿还有祖上的一分地。”弟弟告诉汪强。哥哥说:“做蚕房时,我买瓦买砖,父母的,应该平分。”弟弟从怀里掏出房产证,上面登记了他的名字。哥哥否认,登记时,他不知道。汪强一边倾听,一边和颜悦色地说:“你们是亲兄弟,多点少点都是自家人,差不多就行。”兄弟俩不断诉说,两妯娌也参与进来,弟弟激动时站了起来,哥哥也沉不住气,红了脸反驳,局势有点紧张起来。记者作为“观察员”也不免有点担心,但见汪强平静如常,依旧保持倾听姿势,只是不断提醒:“亲兄弟啊!”此时,法庭干警过来续水,茶吧里弥漫起一丝茶香。坐在一旁的开发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喝口水,调和道:“快过年了,拆迁款总放我们那儿也不好办。老兄弟了,谦让点,了结好过年。”接过话茬,汪强一脸庄重:“按照法律规定,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律规定。考虑到你们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如下调解方案:田地、猪栏按遗嘱办理,不再重新调整;考虑到蚕房是弟弟与父母共同建造,哥哥享有部分继承权,85686元中的25686元归哥哥;大水塘归弟弟,小水塘归哥哥;坟山归哥哥,菜园、竹林归弟弟;祖上处置给哥哥的一分地就归哥哥;山林维持现状,现不做调整,有纠纷另行处理;哥哥提出,村里将他地量给别人,由村里查实后进行处理。”话说完,当事双方保持沉默。汪强当即喊来书记员,起草调解笔录。11点左右,汪强起身,与书记员一起走进办公室,仔细推敲笔录文字。
11点半左右,汪强出来,抱歉地告诉记者,为一点小事,当事人又在争吵,还要协调一下,“农村工作做起来不容易。”12点10分左右,汪强出来,“总算都签字了。”那脸上是一番舒坦的笑容。记者笑问,局势紧张的时候你还那么淡定?汪强说,做了27年法院工作,先后在民庭、经济庭、立案庭干,去年又到开发区法庭,经历的案件太多,自己就像老中医,一把脉,就会拿出主导意见,知道轻重缓急。比如局势紧张时,就让他们宣泄一下。“就像交响乐指挥,节奏拿捏得准。”记者一恭维,汪强也很受用。他坦言,虽然很辛苦,每天12点都不能准时下班吃午饭,下午不到6点不能下班,还要不断加班,去年收案200多件,但每处理完一件案件,他确实有一种职业的成就感。
在另一间会议室里挂有不少锦旗,“公正司法,公道人心”,“尽力尽职为民,廉洁自律办案”,一面面锦旗的背后凝聚着汪强和同事们的无尽辛劳。一旁的法院同事介绍,2012年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汪强每季度都被评为法院“办案标兵”;更拿下“全省办案标兵”桂冠,全市只有6名。汪强表示,要将“逢事说法茶吧”延伸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纠纷。中午,汪强没有休息,“下午院里还有场培训,在我们法庭。”
10日正午,阳光灿烂,雪后的晴空更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