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苑随笔
乡亲.乡情
作者:关耳  发布时间:2012-02-02 15:15:09 打印 字号: | |
  大年初二去乡下拜年。去的是崇山峻岭环抱着的偏僻的山村西坑,是妻的故乡,在歙县东乡离县城有八十多华里的路程,山道弯弯崎岖难行。

  一路上远眺近山远水,二十多年了没什么多大的变化,只是山道原来是坑坑洼洼的岩石路现在浇灌成了很窄的水泥路,遇到车交会时候要停下倒车找一块宽敞处避让,很是麻烦。一路上最大的景致就是惊叹村民们出行的变化,一千多人口的西坑村竟然不少村民都买了私家车,连常年在太平等地倒腾茶叶的妻舅的小儿子国军也开上了五十铃小面包车。一是为了出行的便利二是捎带上些乡亲赚些汽油费。这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来西坑村的情形,那时我骑着一辆破旧的250幸福摩托车,一路颠簸地磕磕碰碰地沿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进村,轰鸣的马达声赢来的是村里人惊奇和羡慕的目光。只要村里人听到这马达声,一伙伙地准聚集在妻子老家的门槛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大家伙,来满足那一睹为快的好奇心。而年迈的公公太太此时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招呼着大伙将我这个笨重的铁疙瘩搬进堂屋并招呼大伙入座。后来,我“鸟枪换炮”驾着汽车进村时,村里人更是惊叹不已,在乡亲的眼里我成了无所不能的“能人”。

  光阴荏苒,一转眼就是十多年过去了,原来桥头很宽敞的场地横七竖八地摆满了私家车,更扎眼的是村里一些嫁到浙江等外地姑娘带着夫君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开着豪华的凯美瑞、奥迪、别克轿车进村,我的车还真有点相形见拙了。

  就这样边感叹着边思绪着左拐八弯地往村里驶去,过了大溪和石门眼看快到西坑时,一个趔撅,车子猛地抖动了一下就不动了,我心往下一沉,坏了!果然,下车望去,车轮深陷到路坎的岩石缝的大坑里,被卡住董弹不得,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境地,我真的有点缩手无策了。一大车人下车后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当头有人跟妻子打招呼,抬眼望去,原来是西坑村的力军表弟,力军望着深陷大坑的汽车,说是叫人来帮忙急匆匆往村里赶去。

  此时,山谷里风一阵紧似一阵刮来,凛冽刺骨,天上飘撒下冻雨直钻脖子缝,贴心的冰凉,人说山里气温低于山外,这话一点不假,何况车子停在河沿上,顺着山崖下河谷刮来的河风异常的冬人,真的应验了那句“三九四九冻死老牛”的那句农谚,没一会儿,我手脚冻得麻木,冷得直跺脚。心里无名火直往头串,真该死,倒了什么霉运头!

  这时,耳旁传来了妻子欣喜的声音,快看!抬眼望去,只见五米开外的山坳里齐刷刷地赶来了一帮人,有相识的还有不相识的,除了亲戚和左邻右舍的乡亲外连十里八乡邻村的老乡们都闻讯赶来了,眼见得大家伙冻得鼻青脸肿的模样,我心头一热,不知说什么好。这时,有几辆路过的车子见状也停下赶来帮忙。

  只见来人中一位五十好几的老汉跳下石磅到了烂泥田里,扒在车轮下忙碌起来,还有的爬上山坡抬来了农家做房用的木柱子和沙袋,有的跳下河滩抬来了大鹅卵石塞在轮胎下,七手八脚地忙碌了半天,车子还是纹丝不动。此时,一个开农机车的小伙子见状从驾驶室里拿来了气压升降机,不顾烂泥钻进车的地盘下,没一会工夫车机头被巅起一头,不只是谁喊了一句:大家伙齐用力勒!十多人肩扛的扛,手推的推,抬的抬,一二三!车前轮从深陷的石坑里竟被抬到了路面,接着大家一鼓作气又一阵呐喊发力,几吨重的车子后半部也被抬到了路基上。我坐在驾驶室里一发动汽车终于安然无恙地驶上了水泥路上。

  此时,风刮得更猛了,飘飘洒洒的冻雨夹杂着雪花劈头盖脸地打来,可是,众乡亲簇拥在汽车旁,车窗外事一张张带着疲倦和劳累后冒着热汗的笑脸,看着曾经那般的熟悉而又感到陌生的憨厚、诚实的脸孔,心里荡漾着说不出的感动和激情,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实在、那样的厚道、那样的真挚!犹如天寒地冻里的一团火,使人透心的温暖。

  是的,乡亲乡情!我豁然明白了,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这种乡亲乡情不正是我们不竭的源泉和命脉吗?无论倒了何年何月,无论你漂泊天涯海角,只要同样的肤色同样的血脉同样的乡音,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会把心凝结在一起,会凝聚成无穷的力量。就像眼前一样,使你在浓浓的乡情中摆脱困扰,尽情享受着甘醇般的情暖!
责任编辑: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