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文化与特色法院文化建设”
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周 溯
(2011年11月)
同志们:
在全国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人民法院出版社在徽文化的发源地黄山市召开“地域文化与特色法院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这对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发展,丰富法院文化内涵,切实增强法院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
下面,借此机会,我将安徽的省情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春秋时为皖国,故简称皖。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2位,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全省现有16个省辖市,105个县(市、区),总人口近6800万,居全国第8位。安徽区位优势独特,居中靠东,襟江近海,承东启西,与长三角无缝对接,是投资兴业的理想热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9位,京沪、京九、京福等铁路纵贯境内,铜陵、芜湖、安庆长江大桥飞架南北,800里皖江天堑变通途。安徽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富集,煤、铁、铜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粮、油、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太平湖、巢湖、西递、宏村等众多风景名胜,山水与人文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徽风皖韵令人流连忘返,是观光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安徽富有光荣传统,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成为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田,“敢为天下先”正是“安徽精神”的真实写照。安徽科教实力雄厚,高等学府云集,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现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各类高校100余所,省会合肥是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仅次于首都北京。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道教文化、建安文化、北宋理学、桐城派散文等重要文化流派,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从地域分布来看:一是表现为皖北地区的“淮河文化圈”,大体上形成于春秋战国,鼎盛于东汉、三国。主要历史文化名人和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老子、庄子、管仲,以及老庄道学。在三国时期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及其创造和推动的“建安文学”。二是皖中地区的“皖江文化圈”,主要在我省境内的长江流域地区,大体发轫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形成了著名的“桐城文派”,对中国的文坛乃至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皖南地区的“徽州文化”,在今天的黄山、宣城一带。徽文化的形成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及至明清臻于鼎盛,形成了著名的徽学、徽剧、徽雕、徽刻、徽州建筑,以及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其中徽学与敦煌学、藏学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班进京开创京剧艺术新纪元。
近年来,安徽奋力抢抓中部崛起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双轮驱动、创新推动、全民创业等战略,强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大力建设皖江示范区、合芜蚌综合试验区和技术创新试点省,各项事业驶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迈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新阶段。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2359亿元,财政收入2064亿元。前不久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坚定不移推进科学发展,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放眼今日之安徽,全省上下政通人和,江淮大地生机无限。我们热忱欢迎与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和工作之余,多到安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安徽人民的热情淳朴,深入领略徽风皖韵的无限风光!
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安徽法院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现有三级法院125个,除省高院外,另有16个中级法院,108个基层法院。近年来,全省法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努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共同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产生了楚汉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徽文化等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各种地域文化都有其相对固定的文化形态和精神内核,并通过不同方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法院文化作为我国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地域文化关系密切,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一方面,法院干警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一员,在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等方面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从而使法院文化烙下深刻的地域文化印记,另一方面,法院文化的不断进步,也必然会通过司法的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功能,对社会主体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性评价,进而促进地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融合,推动地域文化的不断扬弃和发展。对于各级法院来说,如何尊重、吸收地域文化中的合理养分和积极因素,实现法院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契合,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次会议围绕“地域文化与特色法院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在当前的形势下,确定这样的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符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符合法院自身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人民法院在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根植地域文化沃土,打造特色法院文化,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相信通过这个平台,一定会达到加强交流、加深友谊、共同提高的目的。
近年来,安徽法院深入实施“文化兴院”战略,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重吸收地域文化中的精华,总结提炼既体现司法工作规律又富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法院精神,倾力建设彰显浓郁法治理念和文化内涵的司法工作场所,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在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引领风尚、凝聚合力、推动工作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民法院出版社将这次研讨会放在安徽举办,充分体现了对我省法院的关心和重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把本次会议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学习借鉴外省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强化措施,推动我省法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祝同志们在皖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