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廊桥就会情不自禁想到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所写的《廊桥遗梦》。那种浪漫的情节和诗歌一般的情怀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古离火太近/我同一小股旅行者一起/从东边来/可能救我者和可能卖我者/总是嘁嘁喳喳/护身符。护身符,请把玄机告诉我/掌舵手。掌舵手,请你送我回宾转/赤条条躺在蓝色鲸鱼游水处/她祝他拥有/从冬天车站开出的冒汽的火车/在我变成人之前,我是一支箭/很久以前----- 而徽州廊桥却是另一种情节。徽州不仅牌坊多,而且廊桥也多。据统计,徽州现在保存完好的廊桥有二十多座,是徽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著名的廊桥有:歙县的北岸廊桥,唐模和许村的两座高阳桥,休宁的拱北桥,祁门安阜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有近五百年历史,为我国最古老的廊桥之一)以及江西婺源(原属徽州府)的彩虹桥(中国最美的廊桥)等。
徽州多廊桥是因为徽州境内水网密集,河流纵横(仅休宁就有大小河流237条),遇水架桥,河面上就出现了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桥梁。其中有平桥、拱桥、月桥、廊桥及简易独木桥等。廊桥亦称作风雨桥、屋桥或花桥。乐善好施的徽州人考虑到徽州多风雨的情况,一座座能挡风、避雨、遮阳的廊桥就应运而生。亭桥也是廊桥的一种形式,桥上建的是亭而不是廊屋(歙县太平桥原本桥上有亭,解放后亭子被拆除,1969年洪水冲毁了栏杆),规模较小,投资也少,同样能起到廊桥的作用。
徽商兴盛四百余年,富甲一方,他们的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业,修祠堂,竖牌坊,同时他们也慷慨解囊,出资修桥铺路,以示其行善积德,济困扶危之善举,成为社会褒奖的道德风尚。如高阳桥、乐寿桥、镇海桥等就是他们独资建造,也有群众集资修建,造福乡里。
徽州巨贾富商,达官贵人的丰实经济基础,促成徽派建筑、徽派园林、徽州三雕独树一帜,魅力无穷,因而也培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完全有能力担当起廊桥的设计、施工及美饰重任,因而廊桥的外观无一雷同,美轮美奂。
廊桥的艺术特色和徽派建筑一脉相承,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饰以精美的三雕。桥基均为石料,廊体为砖木结构,就地取材,便捷,经济。廊内设佛龛,美人靠,挂楹联,墙体有造型不同的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