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裁判文书反映案件从立案到审理整个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法官司法为民能力的结果,最终体现司法公正。近年来,我院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法官业务培训,法官在不同岗位上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司法能力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案件质效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法院和法官的形象。
虽然案件质量有所提高,但在案件的签发中发现,我们不少的法官对案件审理存在着:
一、审判工作不细致严谨、工作作风粗糙,业务不熟悉,特别是法律知识和法理理论贫乏,机械使用法律条文、融会贯通运用不够,逻辑思维混乱。
二、审理案件抓不住矛盾的焦点,证据的审查不能紧扣矛盾的焦点,甚至有的法官在办案时,心证随着原告的思路进行审理而得出结论,想当然认为原告是正确的,至于怎么对阐述不清,证据是否充分未进行分析认证。庭审驾驭审判艺术不高。
三、判决说理部分,说理不透彻,让人看不懂,查明事实与认定事实不一致,首尾不能相应。逻辑推理混乱,整个说理部分草草几句显得空洞和贫乏。在判决书制作时,格式不符合要求,错别字多,语焉不详,语句不通畅等。
四、我们的书记员缺乏系统学习。书记员对运行诉讼程序,案件质量的确保,提高工作效率起着关键性作用,书记员职责履行得好坏,对能否如实反映整个审判活动的情况,对案件能否准确、合法、及时地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有的书记员是聘用制的,对书记员工作重要性不能领会,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能保证记录的快、准、全、细,为法官的正确评判案件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在庭审中记录忽略关键事实的,有的庭审笔录过于简单等。
五、最为关键的是责任心缺失,敬业精神不佳,司法能力不高,司法为民本领不多。
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如何改变现状,首先,要解决的是法官思想问题。
(一)加强学习强能力,提高素质掌本领
发现我们的法官在总结自己不足,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都会谈到学习不够,要加强学习。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认真进行学习,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法官能静下心来学习少之又少。在办案过程中遇到难题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最后的结局是“案结事不了”,案件质量不高,涉法上访案件频频发生。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法官一定培养学习的兴趣,一要挤出时间自学;二要加大培训力度,强迫学习;三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业务测试,增强法官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引领好年轻的法官,确保法院队伍充满活力
近年来,我们法官队伍充实新鲜血液,许多年轻法官担当起审判执行重担。但工作经验缺乏往往在审判执行工作出现许多失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有些初任法官从未接触过审判,也有初任法官任书记员时间较短,对书记员职责工作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审判执行中有经验的法官敢于负起责任,“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和帮助年轻的法官,同时,要以身作则,工作细致严谨,脚踏实地做好率先垂范。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及老法官的传帮带,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胜任挑起审判执行的重担。
(三)把好案件质量关
在庭长和分管院长核稿和签发阶段,同样希望庭长和分管院长把好质量关,不仅仅就审查裁判文书语句的通畅、文字的对错。更重要的是在认定事实、证据的采信及适用法律方面把好关,形成人人有任务、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确保在审判各种案件的过程中不出差错。
(四)提高庭室长工作责任心,做到真抓实干
一个部门干得好不好,关键是要看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心。一个没有进取心和责任心的人是带不好队伍的。我们有些部门负责人平时抱着应付工作,或则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没有激情,干事没韧劲。我想那个部门工作肯定是干不好的;还有个别部门负责人说起来是一套套,做起来又是一套套,干起事来没方法思路,关键时刻躲在后面,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推卸责任,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员之间工作相互推诿现象屡有发生。中层干部在一个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完成任务目标需要领头羊去推动,规章制度执行要靠其带头。那么,提高思想认识,敬业精神和司法能力提高是摆在他们面前首要任务,如何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一是庭室长要提高认真、负责、敬业精神。做事要认真。不认真,什么事也干不了,干不好,干不成。二是庭室长抓工作,必须善于具体抓,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三是知难而进。吃苦在前,一步一个脚印率先垂范带领全庭干警干好每一件事、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四是庭室长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干事不能浮在表面,要使劲、重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折不扣完成党组下达的指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