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苑随笔
端午节到了,回味那久违的温馨
作者:关耳  发布时间:2011-06-03 17:11:49 打印 字号: | |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要到了,回味起小时候的端午节,留在记忆里的,是久违的快乐和温馨。

  小时候,对妈妈所在的剧团演出的古装戏《白蛇传》里过端午节的剧情印象太深,每每看到那个忠奸不分的许生受阴险奸诈法海和尚的挑唆,竟然怀疑起美若天仙、温柔体贴的白娘子,用雄黄酒试探,逼着白娘子现身,险些丢了性命时,除了恨恨地责骂许生的愚蠢和法海的邪毒外,更多的是对白娘子蒙冤受屈不幸遭遇的同情,为白娘子在历经磨难仍至死不渝地爱着许生所感动。郁闷之余,倒是钦佩起那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青儿了,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地淋漓尽致。

  那时候,还没开窍的我常把端午节与白娘子喝雄黄酒联想在一起,带着几份懵懂和天真,我和剧团的几位小伙伴,经常跑到剧团大门前的玉米地里扮演起剧中人物来,由于长得瘦小,小伙伴们都怂恿我去扮演许生,我对那个善恶忠奸不辨的倒霉蛋始终没有好感,死活不干。倒是很喜欢侠骨柔肠的青儿这个角色。于是,放学后,我们几个把书包往田埂上一堆,找来几根灌木树干,挥挥舞舞中活脱脱地再现出白蛇青蛇勇斗法海的“水漫金山寺”场景。

  当暮霭笼罩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远方的农舍炊烟袅袅时,我们的“戏”正高潮迭起,微风吹过,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草香,邻近古街旁的黛瓦白墙的古屋里不时传来叫孩子回家的母亲的呼唤。可是,我们冲冲杀杀,玩性正浓,全然不顾大人们的心思,在刀光剑影、挑打格斗中一直野到“法海”终于败倒在白娘子和青儿的脚下,我们才踏着夜色,在朦胧中兴致勃勃地回家。

  快到端午节前几天,妈妈为了感激平时同事们对我的照料,总要邀上剧团里几个小姐妹,去休宁西门古街上那座古香古色的木楼酒肆,点上几碟花生米、黄瓜片还有腌鸭蛋什么的“打拼伙”。这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围着八仙桌一圈一圈地捉迷藏,欢快的嚷嚷声中,大人们你来我往地把杯问盏,眼见此景,我脑海里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白娘子喝雄黄酒的片段,酒楼里温馨而又浓烈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

  最辛苦而又诱人的,是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再忙也要带上我和姐姐,去护城墙外河溪对面的山坳里去割蒿草、艾草,去摘包裹粽子的箬叶。群山峻岭中,箬叶常常长在半山腰的临风险峻处,虽然山坳的路程不太远,但翻找箬叶很费功夫,要赶早。

 记得天还黑蒙蒙时,我和姐姐在睡意朦胧中就被妈妈叫起,打着手电筒朝对面河的山坳中赶去。过了城西古石桥,东边泛起了鱼肚白,天渐渐泛光,四周的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沿着崎岖的羊肠山道,我们紧紧跟着妈妈,高一脚低一脚翻过一道道山岭,在密密的树林旁忙碌起来。蒿草、艾草茎杆有刺还有些辛辣味,而箬叶宽大边却很锋利,不小心会刺破手脚。我和姐姐边小心翼翼地干着活,边学着妈妈将一笼笼的艾草扎捆捋堆。这时,太阳还未出来,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山谷中弥漫着是乳白色的山雾,微风中灵动飘逸,雾海里山峦忽隐忽现,感觉四周的崇山峻岭在飘动。山边清澈见底的河溪上,水汽缭绕,阵阵晨风拂面,顿觉神清气爽。

  到了太阳丈把高的时候,我们捆扎好艾草和箬叶往回赶。回到家里,奶奶见我跟姐姐脸上手上的血道子,又骂又疼,用毛巾攒着清水擦拭着。妈妈却顾不得休息,把箬叶泡在水中并找出红绳捆好艾草,插在门上,说是能够避邪。多的则招呼姐姐去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接下来就是晚上忙碌着包粽子了。包粽子很讲究学问,粽子要赶在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包好煮熟。吃好晚饭妈妈和奶奶就忙碌起来。在黄晕的灯光下,我和姐姐簇拥在小方桌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和奶奶裹粽子:先是在米桶里舀米,为了增加黏性和不失香味,通常是七分江米加入三分大米。然后,在水盆里拿出一片宽宽的青箬叶,有时还用隔年的荷叶增加清香,用手指捏着箬叶边角往里一凹裹成自己想要的造型,然后是捆线,用牙咬着线头几下三番,就这样,一个个漂亮饱满的粽子在妈妈和奶奶粗糙温暖而又灵巧的双手中,一盛一兜一崴一折一裹一扎,不一会功夫,一个个各具形状的粽子摆满了桌子。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鱼状的、花状的、兽状的,绘形绘状,千姿百态。最有味道的是裹馅也五花八门,豆子、枣子、栗子,蛋黄、肉松、卤食,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摆在桌上就是一道丰盛的“粽子宴”。

  吃粽子也有趣,不是用刀切,而是用线“拉”:通常是妈妈或姐姐,解下包裹粽子的线,线的一头咬在嘴上,一只手拿着剥开的粽子,另一只手拿着细线,随着手儿一抖,一块块粽子就整整齐齐码在盘子里。这个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了,嘴里爵着美味无比的粽子馅,那种甜蜜幸福的美妙感觉浸润在灵魂深处。

  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过端午节时的感觉就像昨天一样。那久违的粽叶、淡淡的清香、雪白的糯米、红红的小枣、还有那红啊白啊蓝啊用来捆扎胖粽子的线……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和甜蜜,令人神往。使我在自己人生旅途中中不断地回味、感恩,学会如何生活!
责任编辑:关耳